堅難的變革克服了短暫的歧途,現在,奇瑞重新回到“一個奇瑞”的道路上。
4月16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舉行“技術·奇瑞·中國夢”的全新品牌形象發布典禮,它在給媒體的邀請函上稱,這是奇瑞甚至中國汽車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對于一家有志于成為國際一流汽車公司的中國自主品牌來說,《汽車商業評論》認為,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2007年8月奇瑞第100萬輛車下線,當時,針對品牌溢價能力差、經營效益不佳等問題,奇瑞提出了打造自主創新第二階段的發展目標。它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多品牌和高端品牌戰略,內部實行SBU、事業部制等組織機構變革,產品方面則為了進入不同的細分市場、拉開產品差距,投入巨資研發了數十款車型。
2009年,奇瑞開始多品牌發展的道路,在奇瑞品牌之外,又增添了高檔轎車品牌瑞麒、商務車品牌威麟以及微車品牌開瑞;2010年,奇瑞成立威麟、開瑞、旗云和動力總成四大事業部,在事業部內部,一款產品的研發、采購、銷售工作的決定權高度統一。可以說,這是奇瑞自1997年成立以來的一次重要的戰略升級行動。
然而,由于事實上分散了有限的資源,奇瑞的多品牌戰略和事業部制并未見成效。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形勢和競爭格局,2010年下半年開始,奇瑞開始萌動戰略轉型。
奇瑞汽車董事長、總經理尹同躍反思原因時說,當時考慮到中國是一個消費層級非常明顯以及矛盾的地方,各個地方市場不一樣,就想用一個品牌對應一個市場群體,推出多品牌概念。他承認,當時對品牌的理解有點片面,為了公司資源有效利用,就不能做太多品牌。
2012年,威麟事業部被撤,瑞麒、威麟品牌逐步停用,旗云銷售部門也納入奇瑞汽車銷售公司,而開瑞事業部則被合并到奇瑞汽車的母公司奇瑞集團中去。2013年2月,旗云事業部被裁,意味著“一個奇瑞”新戰略被正式確立。
“一個奇瑞”在當下的內涵實質是一個汽車品牌,一個運作體系。所謂一個品牌,就是回歸到奇瑞品牌本身;所謂一個體系,就是在奇瑞汽車,包括研發、采購、制造、質量、人事、財務等等諸多事務都在一個體系之內,不再各自獨立,自成體系。同時,一個體系也有助于實現全價值鏈的高標準,提升品質,包括產品品質和經營質量。
回歸到“一個奇瑞”本身是奇瑞汽車此次戰略轉型的重要里程碑,但此時回歸到“一個奇瑞”和當年奇瑞啟動多品牌多事業部戰略前的“一個奇瑞”已經并非同一個奇瑞。在如今的“一個奇瑞”戰略下,作為唯一一個品牌的奇瑞形象正在被重塑,而同一個運作體系的能力也正在不斷完善和加強之中。
我們認為,如今的“一個奇瑞”戰略正符合奇瑞此次轉型發展的目標——“品質、品牌和國際化”。
在繼2012年1月對奇瑞變革進行深度報道之后,2013年3月,《汽車商業評論》記者重訪奇瑞,再次深入體會奇瑞的深入變革和變革中的新奇瑞。
主管奇瑞研發的副總經理陳安寧表示奇瑞的技術戰略已經轉變并靠近國際一流公司,奇瑞汽車副總經理郭謙表示他們的變革本質別無他意,不過是“按行業規律辦事”,尹同躍則表示迄今為止的努力證明這個過程比想象得還要困難。
確實,經過將近3年的變革,排除各種干擾,奇瑞的頂層設計才接近完成,決策機制開始科學化,不過中間層對于變革的響應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外界對于奇瑞的任何一絲風吹草動不免還是懷有惡意猜測。
雖然如此,尹同躍還是對變革兩年來的狀況感到欣慰。奇瑞擁有越來越多富有激情而又理性的人才,奇瑞擁有在自主品牌中可能最為優越的技術基礎,變革又讓整個奇瑞的體系開始形成可持續支撐企業的力量。
對汽車公司來說,產品是檢驗變革成果的唯一標準。即將于今年下半年上市內部代號為M16的新車,無論從造型、性能還是采購、制造,其體現出的體系能力和實際水準,都已今非昔比。這是奇瑞變革后研制的第一款車,可謂奇瑞轉型升級的代表作。
2013年3月下旬在蕪湖接受《汽車商業評論》專訪時,尹同躍說:“外行人簡單用銷量衡量,他們并不知道我們這幾年在干什么,我們是在打磨自己。閉關三年,我們現在該出關了!”
無相關信息 鄭州華章MBA培訓中心 |
下一篇: 蘋果VS三星:巔峰對決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