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能否實現成功轉型,取決于我們能否建立對社會承擔更廣泛責任的新型商學院。愿景能否成功實施取決于商學院的特定結構和狀況能否助其承擔起三項已明確的任務,即教育和培養有全球責任感的領導者;促進商業組織服務于共同利益;參與商業和經濟轉型。
AACSBInternational在對全球近13000所商學院進行考察后,發現這些不同類型的學院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不可能對其進行任何有效的概括。比如研究型學院和教學型學院,前者要求教師定期拿出一定的研究成果,后者則為教師加諸沉重的教學負擔。私立機構和公立機構在融資、治理以及市場或客戶定位方面各有不同。有些商學院屬于大型大學的一部分,許多規章制度均由大學制定。有些商學院屬于獨立的個體,在確定自身戰略和流程方面享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大型學院可能有數萬名學生,而小型學院可能只有幾百名學生。這種方法和規模上的差異對教育環境以及對教師的要求都有重大的影響。最后,有些學院具有明顯的國際導向和戰略,這從他們的教師組成和文化上可以體現出來,有些學院則注重與當地社區建立緊密的聯系。
為管理教育的三項新任務建立結果導向型評估標準,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起點。
近年來,認證體系已經轉向結果評估標準,例如,全球精英商學院協會明確要求對學習進行評估。結果導向型評估標準考查的是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東西是不是他們應該學習的。下一步要就研究影響提出同樣的問題。研究是否有利于社會,如果是,如何衡量研究對社會的貢獻?
有建議修改現有標準,針對管理教育的三項新任務建立結果導向型評估標準。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三項任務應當建立怎樣的質量和成功標準:
教育和培養有全球責任感的領導者從本質上說與開發領導力潛能有關。與此相關的兩個可行領域包括課程內容(學生學什么)和教學法(學生怎么學)。相關的結果標準需要評估畢業生在多大程度上有能力并且有動力解決組織和社會中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以及畢業生將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促進全球性問題的解決。與結果相關的評估標準將衡量畢業生在其職業生涯中應對此類挑戰與問題的程度。有效的評估標準需要建立畢業后的監控體系,并和校友組織合作實施。
促進商業組織服務于共同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研究和服務活動中探究的問題以及成果傳播的形式。沃爾什(Walsh)在其2010年的會長演說中提出的觀點對我們是一個重要的提醒:“我們的問題設定了整個研究和教學議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決定了我們的研究的實際意義及其影響。”
未來的評估標準必須擺脫對于在著名期刊中發表論文或被引用次數的過分關注。相關評估標準將考查在發表論文和其他形式的創新性成果中討論的問題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產生成果,以及這些成果能夠在多大范圍內被用于解決商業和社會面臨的棘手問題。
參與商業和經濟轉型要求建立相應的評估標準,用于評估商學院在公眾當中的形象以及對公眾的貢獻和影響。定義質量和成功的標準與評估學院的社會參與度有關,而社會參與度可以從強度和觀察到的成功兩方面來衡量。這種公共參與既包括本地參與,也包括國際參與,需要根據其公共相關性來評價,還要考慮學院的能力和潛在貢獻。
未來的商學院應當采用以包容、合作、靈活的方式應對變化的商業模式。學院通過與有關利益相關者的緊密合作貢獻自己的價值,并因此獲得認可和回報。這種認可能夠帶來資金來源的重新洗牌,為合作開辟新的渠道。未來的商學院必須直面挑戰,真正接受它們設想中世界將經歷的各種變化。為此,商學院的領導層需要具備有關的變革管理技能,以便在衡量學院是否成功時也能將其承擔愿景中的三項任務情況考慮其中。雖然不可能預測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框架中這些評估標準將產生何種具體的影響,但我們相信,未來的管理學院一定會了解合作比競爭有效得多。
無相關信息 |
鄭州華章MBA培訓中心 |
下一篇: MBA促進職業發展 就業形勢卻嚴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