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寫作的標題是文章精華的高度濃縮,是考生思想的全面綜合,是判卷老師研判分數的第一條參照物。這些都體現了標題的重要,也為“窮盡標題,一舉致勝”提供了“理論基礎”。只是這些都是表面現象。因為文章的優劣全在于作者的綜合素養,尤其是理論水平和提筆行文能力,只有二者都具備一定實力,才能出現好的標題,這是標題產生的前題,而不會相反。
媒體札記:十年喜報(摘選)
十年一次的喜報,由昨晚延時的新聞聯播和今晨通紅的人民日報作為示范,中國各式媒體集體合奏——基本上也就是4個月前十八大閉幕后那一天的重播。
這家老牌門戶并沒有原樣照用央視信號,而是在視頻里嵌進了習近平“贊成2952票,反對1票,棄權3票”等數據——在昨天下午的微博論壇上,中國的時政討論者更關注的就是投向習近平的這一張反對票,以及類似李鴻忠這樣得了一兩票的人大委員長、國家副主席另選人何以出現,樂觀者稱之為一種民主進步,悲觀者則以知情人的口吻宣布那只不過也是“過場戲”的一個環節。
以“大國主席”、“十年主席”作為各自敬稱,京華時報今晨為前任和新任最高領袖分別奉上一個通版,并獲騰訊以“習近平足跡與語錄”、“胡錦濤足跡與語錄”推薦在首頁——當然,更多媒體的目光是投向前者。
昨天午后,搜狐就已經放上一張習近平在五星紅旗前的模樣,命名他是“大國新領袖”:“當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時,距離北京1060公里的延安梁家河村沸騰了。這位中國第五代最高領導人的青春,留在了這個陜北的偏遠之地;習近平的從政之路,也從此處開始。”
這應該是這家門戶在兩會策劃中早就準備好的秘密武器之一,借“一個習近平生活了7年的小村莊”、“一張他與陜北老鄉們的經典合影”,來奏響“一段國家領導人與人民的命運交響曲”。
不過,雖然如今實現了黨政軍“三位一體”,但他的那些老照片、家庭故事早在十八大后就已被反復咀嚼,門戶能夠配發的新鮮消息也就是《英媒:彭麗媛將隨習近平出訪南非并發表演講》,預測這位歌唱家“可能會成為目前為止第一個扮演重要國際角色的中國第一夫人”。
倒是榮任國家副主席的李源潮頗有可發掘之處,由于不在政治局常委之列,他未在3個月前享受新華社人物特稿的待遇。依照《習近平:從大隊知青到國家主席》、《張德江:從高校領導到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句式,都市快報為這位前中組部長概括的勵志人生是“從中學教師到國家副主席”。
除了“李源潮父親曾任上海副市長,名字源潮原為援朝”、“曾師從厲以寧”這些細節外,五大門戶更是突出展示《李源潮為15年來首個非政治局常委當選副主席》的意義——是河南商報超越新華社通稿,在副題中補充說明了“這是1998年以來,首個非政治局常委當選國家副主席。此前三屆國家副主席分別是:胡錦濤、曾慶紅、習近平,三人均未連任”。
而在昨日微博上,更加熱門的則是李源潮去年年底攜家人共赴復旦大學數學系1982屆畢業30周年同學聚會時的故事,由同學稱贊其“平易近人”,例如合影時拒絕站在前排中間。
國家主席、副主席以及人大委員長均已到位,接下來就是接任溫家寶了。今天上午9時許,新華社發出快訊,聲稱習近平提名李克強為國務院總理人選——盡管在黨政一體的中國政治制度下,這同樣是早無懸念的事。
10時30分,央視將畫面切入完成投票后的會場,主持會議的人大副委員長嚴雋琪站起身來,宣布“李克強同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在掌聲中,和習近平握手,和溫家寶握手,這位排名第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統領國務院了。@人民日報為這兩個合影瞬間分別定義:“攜手并肩,開創未來”;“使命,在這一刻傳遞”。
那些以李總理為主角的策劃也終于可以一見天日了。新浪也來講講“由北大才子到國家總理”的過程;騰訊再引新華社早前特稿標題中那句“萬事民為先”,來解讀他的理念;鳳凰網以《治國之思:李克強的以學濟世》、《李克強之路》等數箭齊發;搜狐除了展示大國新總理“多次提打壓房價”的經濟觀外,還有獨家視角:“3月15日履新的李克強,創造了大國總理的兩個‘紀錄’:2008年,時年53歲的他成為共和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理;而在今天,他又成為共和國歷史上學歷最高的總理——擁有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在中國民間毀譽兩極的溫家寶,從這一刻起算是正式走下了中國的政治舞臺。所以,在給出接任者人物志的同時,網易也沒忘了為他送行——《為相十年,溫家寶躬身而退》。影像集里,編者按如下:“2013年3月5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做最后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結束后向與會代表三次鞠躬。退任之前,他評價自己總理任期的表現說,‘知我罪我,惟其春秋’。”
MBA寫作首要的任務是多看材料多考慮行文思路和加強實戰練習,特別是要注重準確、簡單和速度,而不是準備十幾甚至幾十個好標題,臨陣一用,產生“標題效應”就一切“OK”啦。如果那樣還不如練一手好字,更能給批卷老師帶來閱卷的享受。而且,當行文素養在平時完成積累以后,你會發現:應試時,好標題會猛然出現在你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