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材料從近年來的高考狀元的構成推出女性在基礎階段占有優勢的結論,整個論證過程論據不足,邏輯混亂,所推出的結論也是不足信的。
首先,從2007年高考狀元中女性占有的比例以及在北京子2005年以來的高考狀元和在重慶自2001年的高考狀元的情況就得出了一個普遍性的結論:基礎階段教育學習,女孩更占優勢,然而論述者是否考慮到高考教育已實施了30余年,全國有30余個省、直轄市,那么這些其他省份,其他年份的高考情況又如何呢?另外,高考狀元的性別構成也不代表某一性別的整體優勢,因此得出該結論仍顯論據不足。
其次,天慶小學張校長在分析其原因時,提出男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但不注重細節,而女生競爭意識強,也非常有毅力,而且更加細致耐心,所有的這些男女同學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難道能說明女生占優嗎?
另外,在官廳小學陳校長的觀點中以及在社會評價中都從教育評價標準分析了上述現象產生的內在原因,這里的分析與結論實際存在矛盾。既然認可了教育制度是造成女狀元不斷產生的根本原因,那么真正在基礎階段占有優勢的又是誰呢?在陳校長的觀點中提出男生占優勢的是動手、實踐等方面,而女孩善于死記硬背,我們社會真正需要的是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人才,而不是死記硬背的人,因此在基礎階段成績好的人,并不代表優勢。
最后,我們從社會上看,確實存在不少具有建樹的各行各業的女性精英,那么相對比男性精英又占多少呢?在“嫦娥一號”背后,我們就可看到大量男性。并且在社會上成功也不能說明基礎階段占有優勢。因此上述材料在整個論證過程中錯誤百出,其結論自然是有失偏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