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作為市場經濟背景下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環節,是商人與政府、商人與商人、商人與社會之間不可或缺的橋梁和紐帶。商會可以彌補政府職能的不足,發揮企業代表的組織優勢,自萌芽開始就一直在社會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發軔于民間,商會通常缺乏管理經驗以及集體凝聚力,形式上松散,往往成立幾年便銷聲匿跡。
2010年,一個新型的企業家教育和社交組織——博商會在深圳誕生。它既不完全是商會,也不完全是行業協會,更不完全是同學會,而是一個介于行業協會、商會、同學會之間的新型組織。它獨特的組織特性,在企業、企業家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
在中國,大多數企業在實際經營中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管理,二是資金。特別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管理上缺乏經驗和融資困難成為阻礙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性制約。2010年誕生的博商會,針對企業這些關鍵需求,對自己的會員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服務:(1)舉辦多種學習活動,幫助企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2)構建融資平臺,幫助會員企業解決融資問題;(3)搭建市場信息發布平臺,撮合會員間的交易。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博商會這些服務內容切實滿足了會員企業們的實際需要,博商會在業務層面能夠取得成功也當屬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博商會還致力于為企業家們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并通過博商會內部一系列商業規則的制定,試圖推進“誠信、互助、開放、公平”的商業文明。從這些切實的努力中我們可以看出,博商會已經有了中國企業家“階層覺醒”的范本意義。
長期以來,“中國企業家”本身就是一個令人糾結的身份,他們費盡心血經營企業,創造就業,繳納稅收,然而大多數時候卻處在焦慮與不安之中,這是一個享有了財富卻遠沒有得到安全、尊重與認可的階層。
與政府的博弈、與普通民眾的對立、內部的分裂,讓中國企業家們身心俱疲卻又無話可說,因為這些困境的形成雖有外因但也源于企業家自身的“不自覺”。中國企業家們必須自己行動起來,去改善他們在這個國家的社會地位以及在公眾間的形象,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我曾提出過,當今的工商階層——無論是稱之為“商人階層”還是“企業家階層”——都必須從理性和制度的層面上思考自己的命運,思考有所作為的策略。有組織、不依附、結同盟、求獨立,或是可以采用的十二字策略。
從這個角度,我們或可看出博商會的價值所在。它用一種商業理想將企業家們組織起來,在組織內部,企業之間相互扶助,共同應對經營的風險,而對外,他們又積極地傳遞“正能量”,與社會各階層“修好”,這正是過去中國企業家長期忽略而沒有做好的一課。
中國仍然處在一個不斷變革的時代,中國企業家階層理應在未來的社會進步上發揮更大的功用,而像博商會這樣的組織在企業家階層聯合上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應該可以給我們不少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