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調查機構蓋洛普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大約有2200萬人有意愿移民美國,居世界首位。據新浪2500多份的調查統計來看,有移民意愿的比重高達88.7%。移民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尤其是年輕高級白領之間熱衷討論的話題。
每個想移民的人的動機可能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在他們的綜合評估中,無論是教育制度、社會福利,還是生活質量、自然環境等,那些移民的目標國家都要比中國好,甚至有些人把國外比喻成了天堂。
其實,從古至今,移民一直是中國社會過去幾百年的常態。過去的移民浪潮更多的是社會底層為了逃避戰亂和自然災害,為了生存而無奈地選擇了背井離鄉、移居海外。現在的移民已經不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
然而,當他們真的到了海外,他們心靈深處最需要的那種精神的充實感會突然消失,不要說成為當地社會的精英,就連主流群體都不是,甚至都融入不到當地社會中。這種精神上的反差要比物質上的反差帶來的痛苦和刺激更大。
很多移民也開始意識到所謂的“精神痛苦”,但是他們中很多人又會說這么做是為了下一代,因為他們對中國的教育體系有這樣那樣的抱怨。我們試想一下,一個出生和生長在中國的小孩從小跟隨父母移居海外,雖然他們不會出現語言問題,但是他們還是有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今后他們會有和他們父母一樣的“精神痛苦”。除非你不想做主流,除非你不想成為社會精英。如果他們想回國發展,又會遇到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進退兩難。
除了“精神痛苦”,也會有“物質痛苦”,有些人在國內是高級白領,有份比較滿意的工作,但是到了海外連一個基礎工作都找不到,不得不委屈自己從零開始,有些甚至靠社會救濟金生存。還有些投資移民賣掉了國內的房產奔向海外,以為那里有更多的投資機遇,但由于在國外,他們的錢已經無法再生錢了,最后只能死守著自己的財產,過著“計劃經濟”的生活。
我經常看到一些“精英移民”通過各種方式自娛自樂,他們有各種社團組織,一個小小的溫哥華,社團組織不下200個,他們還用打獵、玩高爾夫和漂流等方式來“充實”自己,感覺自己還是在享受上流社會的生活。但是不能忘記的是,上流社會的主要精力不是打獵和玩高爾夫,如果你的主要精力在這上面,那你就是獵手和運動員了。
國外不是天堂,更不是精英們的天堂,移民也不是通往天堂的捷徑,更不是獲得幸福的保障。生活是否幸福,不是你擁有物質的多少,也不是你可以遠離霧霾多遠。幸福沒有標準,但只有一點是肯定的,精神的幸福一定大于物質的幸福,特別是對于很多精英來說。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一個國家的很多精英都希望移民,作為國家也需要反思;如果這個國家的精英們希望通過移民來改變自己,讓自己幸福,這就更加需要反思了。
無相關信息 鄭州華章MBA培訓中心 |
下一篇: 賈躍亭:5分鐘擺平郭臺銘 麾下20副總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