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員工組織關系綜述
作為社會“細胞”的企業,要實現計劃、協調、領導、控制的管理職能,就必須要恰當處理員工與組織的關系。近些年,關于員工組織矛盾不斷升級,事件頻發。據統計,自
員工組織關系(employee-organazation relationship,簡稱EOR)的研究最早出現在Barnard(1938)的文章中,他指出組織的成功權變依賴于“效用互換”管理[1]。MARCH J G(1958)指出EOR是指組織對員工的投入與員工對組織的貢獻之間的社會交換關系[2]。Tsui等(1995)在此基礎上首先建立了投入/貢獻模型。該模型認為,EOR就是組織對員工貢獻的期望和組織實際提供的激勵,并提出了臨時合同型、相互投入型、過度投入型和投入不足型四種企業與員工關系類型[3]。景曄楊(2008)按照員工擁有的知識和技能對企業發展的重要程度,即對企業的貢獻力和企業對員工控制力大小對員工劃分為:先鋒型員工(高貢獻價值 / 高控制力);工兵型員工(低貢獻價值 / 高控制力);衛士型員工(低戰略價值 / 低控制力);盟友型員工(高戰略價值 / 低控制力)[4]。基于以前對員工組織關系的研究,本文認為,員工組織關系的本質是員工與組織間基于社會交換的投入貢獻關系。
二、企業員工類型分析
企業是社會的基本組織單位,匯集了不同類別的員工,任何企業不可能僅有一類員工。由于不同員工的工作性質、個人背景、個性特征等均不同,企業對他們的管理也不可能“一視同仁”,要有所區別,不能搞“一刀切”。
對企業員工的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按職能劃分,如會計人員、行政人員、生產人員等,該分類以“事”為中心;二是按組織層級劃分,如基層員工、中層管理者、高層管理者;三是按正式員工與非正式員工劃分,這種區分方式在國有企業與事業單位比較常見。一般而言,正式員工與企業簽訂了書面的勞動合同,工作年限長,工作較穩定,福利待遇較好;非正式員工一般工作變動大、不穩定,主要包括臨時工、派遣員工、實習和兼職員工等。
本文按組織的投入與員工的貢獻,對員工進行矩陣分類:高投入/高貢獻型(雙高型)、高投入/低貢獻型(高低型)、低投入/高貢獻型(低高型)、低投入/低貢獻型(雙低型)。
組織投入與員工貢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我們可以將其具體化,如表1所示。
表1 組織投入與員工貢獻的表現形式
|
表現形式 |
組織投入 |
支付薪酬、保險福利、組織培訓、股權、晉升機會、公平的組織環境 |
員工貢獻 |
任務績效、關系績效、組織公民行為、組織承諾 |
三、員工組織關系的影響因素
“關系導向”是中國情境的重要特征。研究組織關系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企業與員工利益的“雙贏”。從企業角度,理清員工組織關系可以提高企業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從員工角度,和諧的員工組織關系可以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滿意度和幸福指數。在這種背景下,研究員工組織關系對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于外部因素具有不可控性,在分析員工組織關系影響因素時,文章僅從組織內部因素來考慮。
1、組織文化
文化因素對員工組織關系具有深遠的影響。組織文化對于解決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的矛盾、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矛盾,開辟了一條現實可行的道路。組織文化會將組織成員的行為動機引導到組織目標上來,規范員工行為,凝聚強大的力量,從而形成一種激勵環境和激勵機制。
員工的各種需要希望在組織中得到滿足,其物質方面的需要通過工資、安全、福利待遇的改善而得到滿足,其精神的需要則需要通知在組織內部得到良好的發展機會、充分施展才能得到自我價值實現需求的滿足,同時有賴于企業內部建設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領導作風、企業道德等,獲得社交、自尊等需要的滿足[5]。促進雙高型和低高型員工能夠進一步發揮優勢,激發創造熱情,創造更高的工作績效,以很少的投入獲得高效益;對高低型和雙低型員工來說,優秀的企業文化業會讓他們感到企業的活力,他們會更加主動對待工作,企業會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
在中國情境下,員工更講究服從權威,“家”理論,內心接受不平等程度較高[6]。服從權威的心理讓派遣工接受這種“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安排,表現出的工作績效不比正式工差。但這種不公平的現象會導致員工心理不公平感,是員工與組織間矛盾不斷升級的根源。因此,企業應創造公平公正的組織文化,尊重每一位員工。
2、領導風格
領導是管理的重要職能,領導的有效性是組織成敗的關鍵。領導力是企業無形的競爭力,是協調各種關系的重要力量。領導類型大致可以分為:魅力型領導、交易型領導、變革型領導。領導與下屬的關系是員工組織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同的員工需要采用不同的領導方式。一般來講,對于高貢獻的員工要采用魅力領導方式,讓員工感到組織對他們的關懷和尊重,感受到組織歸屬感,提高他們的組織承諾程度;對低貢獻的員工采用交易型和變革型領導方式,改變他們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而對高投入員工的領導比較困難,如知識型員工、中高層管理者,由于他們在企業的地位都比較高,一般他們都是領導別人,很少被領導,要對這些員工加強監督管理,完善績效考評機制,使企業的高投入換來高效益。
3、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是一個組織正常運轉的基石。組織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企業資源是否得到合理配置。一個優秀的組織結構,能夠做到機構精簡、高效、職能分工合理而明確,既高效又統一,既發揮了個人積極性、創造性,又能保持高度的和諧統一。
常見的組織結構類型包括:直線職能結構、事業部結構、矩陣結構等。組織結構的本質是權力的分配,由于部門職能的差異,導致企業內不同部門的地位有所不同。核心部門會獲得企業較多的資源和投入,邊緣部門往往被忽視。基于部門的差異,部門員工也會有意無意被貼上核心員工、邊緣員工的標簽。高投入員工一般被認為是核心員工,他們的工作績效與企業整體績效緊密相關,甚至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組織也希望他們能夠表現出高貢獻。這就要求組織清晰界定部門職能邊界,做到權責匹配。根據組織設計的權變理論,區分工作性質,采用合理的組織結構。同時,對于部門內成員,要合理設置崗位,做到人崗一致,人盡其才,實現組織正常運轉和員工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
4、員工能力與員工行為
景曄楊(2008)認為,員工能力指員工的知識和技能,表明員工“能夠做”的能力,體現了人力資本的屬性;員工行為是指基于一定的動機所產生的行為結果,表明員工“愿意做”形成的結果。員工能力是組織進行正常運作的基本前提,高素質的員工才有可能為企業帶來高績效。當員工受到特定的員工組織關系措施激勵時,便有了某種動機,不斷強化自身行為與組織目標一致,其能力被逐步嵌入組織的日常行為和程序中,而且員工的行為在不斷的強化和重復后逐漸表現為慣例,并內部化為企業的專用性人力資本,成為具有價值性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和獨特性的戰略性資源,從而提高企業績效。
員工的能力和行為是員工的個人特質,其主觀感受不易被察覺和控制。組織只能采取措施對員工進行積極引導,促進員工的行為符合組織的需要,從而激勵員工的行為。如有效的績效考核、薪酬激勵和員工晉升政策都可以形成高的員工承諾、工作敬業度和相互合作度,從而引導員工的行為方式與組織的目標一致[7]。
四、啟示及建議
員工組織關系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方面,是員工與組織間基于社會交換的投入貢獻關系。企業對員工的管理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員工特性進行區別管理。創造良好的企業氛圍和文化,讓員工有歸屬感;提升組織領導力,改善組織結構,促進組織有效運轉和員工公平感;積極引導員工,使員工能力和行為符合組織發展需要,實現員工與組織的雙贏。
無相關信息 |
鄭州華章MBA培訓中心 |
下一篇: 2013中國MBA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上海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