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剛剛唱罷,《中國最強音》、《中國偶像》相繼登臺,《星跳水立方》、《中國星跳躍》邀請明星跨界跳水也借此空隙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各大衛視的綜藝節目你來我往看起來甚為熱鬧,不過,卻都難逃一個死循環:只要有一檔國內綜藝節目取得高收視,其他衛視的同類節目都會相繼登場,直到把觀眾看到吐為止。
實際上,綜藝節目跟風制作之風久矣。我國的綜藝節目在十幾年的時間里經歷過三次節目制作理念的革新。從最初《正大綜藝》、《動物世界》對于國外綜藝節目內容的直接購買,演變為對于他人節目框架和創意的直接照搬和模仿,雖然現在購買國外版權并進行本土制作成為省級衛視的共識,但國內綜藝卻一直都沒有擺脫節目制作的你模他仿互相克隆。
從1997年到2008年,國內綜藝節目一直處于“湖南模仿歐美港臺、其他衛視模仿湖南”的狀態,對于版權還沒有太多概念,那時候的綜藝節目都來自于對歐美、韓國甚至我國港臺地區綜藝節目模式的直接模仿照搬,但《快樂大本營》掀起了一股“快樂”風潮,《超級女聲》讓歌唱選秀成為各省級衛視的時尚標配,《快樂向前沖》之后的全民運動旋風,每個經湖南衛視驗證的節目形式身后都無一例外的有多個模仿者出現。
2005年湖南衛視《超級女聲》險被英國節目《Pop Idol》告上法庭,購買海外節目版權才逐漸成為市場考量,因此2007年湖南衛視開始購買BBC節目版權,并改造成《名聲大震》,而《中國達人秀》的成功也讓2010年成為國內綜藝節目版權模式元年。
此后各大衛視也開始繞過湖南衛視,直接赴海外購買節目版權,但各衛視綜藝節目卻沒有因此變得更具自己的味道,而只是從過去跟風模仿升級為同類綜藝節目版權的跟風購買。《非誠勿擾》之后各衛視都爭當紅娘,《中國達人秀》之后也出現了多檔節目爭相為平民圓夢,《中國好聲音》當然也不例外,毀譽參半的《我是歌手》、慘遭吐槽的《中國最強音》,還有效果未知的《中國偶像》,新一輪音樂真人秀之間的廝殺已經開演。
2012年年初“限娛令”頒出之后,各衛視娛樂和選秀節目的播出時間受到嚴格限制,自主研發新節目的試錯成本更高,選擇節目的標準也多是已有節目類型的收視效果,因此各省級衛視都選擇跟風引入,以更大限度的保證節目收視率,真不知想要目睹克隆戰完成自主創新的華麗轉身,觀眾還需要等待多久。
在這場看不到結束之日克隆戰爭愈演愈烈之時,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那些讓觀眾一度看到“吐”的克隆克隆再克隆的“克隆”節目表吧。
無相關信息 鄭州華章MBA培訓中心 |
下一篇: 聯想魏江雷:先鋒C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