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號的本意應該是一種公號主持者與訂戶之間的互動。
側面這張圖來自于我的微信,由于出了趟境,在沒有找到Wifi熱點前我關閉了網絡,十幾個小時后連通互聯網,就是這樣一個界面,著實混亂不堪讓人煩惱。
微信的這個界面其實是三類信息組成的:點對點通訊、群聊天和公號信息。前兩者屬于用戶的私人信息,最后一類則屬于廣播類信息。我見過一些希望能把它們分開的需求,但我私下里琢磨,光分開是遠遠不夠的。微信非常有可能采用合并同類項的做法,將同一類信息扔到一個模塊里,而不是這個面板里堆砌的做法。點對點通訊和群聊天,不太可能會被合并一處,這對用戶是一種冒犯。但公號,則很有可能合并在一起,你點擊后,才能看到一個新的列表。據一位朋友說,WP系統里就是這樣的,公號信息全部在一處。
在一個群里我和幾個朋友聊到了這個想法,別人問我依據何在。這里面的邏輯在于,公號信息其實有很大一塊是“推送型”信息(比如很多自媒體賬號),而推送這種手法,時間長了信息多了,用戶會膩味。大量的推送信息掩蓋了用戶的私人信息,不是好的用戶體驗。
信息的推送可能來源有二:從未去申請訂閱的推送,以及訂閱發起后的推送。后者一般人會認為更地道一些。但即便如此,訂閱后推送依然會有“不請自來”的感覺,因為訂閱時的情境和被推送到信息后的情境,完全不同。
早期互聯網,有很多剛剛觸網的人會訂閱大量的電子郵件列表,還有專門從事列表訂閱的公司。但后來很多人越來越煩這種郵件推送。博客時代,也會有很多人四處去訂閱RSS種子,時間長了,Google Reader里積累越來越多,形成可怕的1000+,最終不堪重負,人們放棄。今天,微信公號這個部分也出現了這種情況,來自于多個朋友的消息稱,他們感覺公號被打開率越來越低。
我一直認為,微信公號的本意應該是一種公號主持者與訂戶之間的互動,這就意味著信息產生之初,是訂閱者發起的——這就是標準意義上的客服:消費者提出需求,公號回答。把它當成一種自媒體的工具,其實就是把它當成一種信息推送工具。老實講,一點沒有顛覆性,微信開發團隊應該不會在這一點上著力太多。一個破破爛爛的內容后臺系統也不著急去改善一下,算是一種旁證。
在我很多篇文章里我都認為,微信的重點是通訊系統。通訊不是廣播,通訊是用戶主動發起,廣播則是用戶被動接受。今天有不少自媒體賬號積累訂戶達到幾萬之眾,是一個不錯的開端。但要繼續利用好微信的資源,恐怕得多在“用戶發起”的維度上思考一下。無論是人工維護也好,技術維護也好,可能需要再投入一些。吸引到訂戶然后天天推送信息,在未來的微信生態中,可能是不太受鼓勵的。
無相關信息 |
鄭州華章MBA培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