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歐一些國家,人們在一個星期里工作四天,休息三天。依據我國現在的經濟增長速度,哪怕經濟增速低一點兒,如果每年能增長6%,到2030年,我國就可以實行工作四天、休息三天的制度。”“中國將迎來休閑經濟時代。休閑經濟時代有幾個重要的指標,第一,人們的休閑時間會大幅增加,休閑時間能占到40%到45%;第二,時間更長遠一點,到2030年,我們的GDP大約有50%來自于休閑產業;第三,老百姓的消費支出有50%用于休閑消費;第四,我們的國土有二分之一的面積用于休閑。”
8月20日,以研究休閑、休閑生活和休閑經濟著稱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琪延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他努力倡導休閑生活,號召人們積極轉變觀念,去有意識地放慢生活節奏,去嘗試生活方式的休閑化。
幾千年來,勤勞、勤奮、勤儉一直被視為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而閑人、懶人往往是傳統道德批判的對象。而王琪延卻為休閑正名,這是一種很新的思想觀念。他如何看待勤勞、勤奮、勤儉與休閑的關系?他如何解釋休閑、休閑生活和休閑經濟?他如何預言休閑生活在中國的發展?他本人又是如何實踐“休閑”這一概念的?
“休閑”教授忙里偷“閑”
燕趙都市報:您是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倡導休閑生活、休閑經濟,而且,您在生活中也實踐著“休閑”一概念,據說您雖有駕照卻很少開車。請您談一談,您在生活中是如何實踐“休閑”這一概念的?
王琪延:從我個人來講,我雖然是研究“休閑”的,并不是特別休閑。因為作為學者,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往前推進。有時候,要辯證地看待一件事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也是一種休閑。比如裝修,我要花錢雇人來裝修,這是買了裝修工人的勞動,對工人來講是工作。但換一種方式,我自己動手裝修,自己動手設計,這可以看做休閑。我喜歡搞研究,這當中也有許多樂趣,有的時候也可以看做是休閑。從我本人來講,我盡量把節奏放慢一些,比如地方政府邀請我去做規劃項目,或者去做一些咨詢項目,我故意多安排一天,把時間放緩一點兒,去享受一點兒休閑生活。
你講到我幾乎不開車,確實是這樣,我十幾年前就拿到駕照了,但很少開車。我認為,做事的時候有個專業分工吧,我們要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不了的事情,或做不好的事情,就不要去做。我在生活中有幾個關于休閑的觀點,第一,休閑是一種個人體驗,同樣一件事情,可以看做是休閑,也可以看做是工作,看你喜歡不喜歡做這件事情;第二,有意識地去放慢自己的生活;第三,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個分工,做自己能做、能做好的事情,不做自己不能做或做不好的事情。比如,開車不是我的長項,雖然我了有駕照,但我很少開車。
勤勞、勤奮、勤儉與休閑不矛盾
燕趙都市報:幾千年來,勤勞、勤奮一直被視為我們的傳統美德,您倡導休閑生活、休閑經濟。您如何理解勤勞與休閑的關系?
王琪延:勤勞、勤奮,還有一個詞,勤儉,這三個概念是一組詞匯,從字面上看,它們是與休閑背道而馳的,但實際上要辯證去看待這個問題。首先,休閑是在一定物質基礎上形成的。當我們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之后,我們要適當地放慢我們的生活,轉變一下生活方式;當你在極度貧困的時候,你不會去考慮休閑問題。其次,勤勞、勤奮是辯證的,該做事的時候,要敬業,要勤奮,要勤勞;做事之外的時間,要充分地去享受休閑生活。第三,把自己的工作轉變成一種愛好,你要喜歡做你的工作,換句話,人要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樣,工作可以看做一種休閑。
再說說勤儉。勤儉是有限度的,實際上,休閑生活并不反對勤儉,恰恰相反,休閑提倡的是一種簡約,簡約的生活、不繁雜的生活才會給人帶來休閑。勤儉與休閑并不矛盾,而是統一的。
2030年,工作四天休三天
燕趙都市報:您如何理解“休閑、休閑生活、休閑經濟”這些概念?
王琪延:人們在休閑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就是休閑,也可以稱為休閑活動。休閑生活是指生活方式的休閑化。在過去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里,秋收夏收時節雖然很忙很累,但農閑的時間也很長。進入工業社會之后,生活節奏大幅加快,人們的收入增加了,但人變成了一種工具,我們生活的軸心就是工作。生活方式的休閑化是指,未來的社會里,人們的生活將以休閑為軸心,以玩為軸心,工作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生活的目的。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是休閑。
三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講過,休閑是一種成為人的過程,換句話說,你不休閑,你不是完整的人。玩都不會,你怎么是完整的人呢。亞里士多德還講過,休閑是一切事物環繞的中心。三千多年前的哲人講過這個話,到現在的人未必能理解,怎么休閑成了一切事物環繞的中心?實際上,人之初,性本玩,人生下來就愛玩。
不過,休閑一定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物質條件的基礎上。有物質做基礎,你才能休閑;否則的話,你連飯都吃不上,你玩什么呀。一切是建立在勞動效率提高的基礎上。勞動效率的提高依賴于先進的科學技術,依賴于先進的設備,這樣的話,你才能有時間去玩。北歐一些國家,人們一個星期里工作四天,休息三天。依據我國現在的經濟增長速度,哪怕經濟增速再緩一點兒,如果每年能增長6%,我預計,到2030年,我國就可以實行工作四天、休息三天的制度。到那個時候,我們的生活軸心可能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現在還不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休閑經濟實際上是一種高端的經濟形態,是必須出現的一種經濟形態。大家都認為,農業、工業與休閑沒有關系,其實,也有關系。舉個例子,大同煤礦大量開采煤炭,煤炭價格下降了,一噸煤只賣一百塊錢,現在呢,煤礦把采煤的巷道整理出來,建成博物館一樣供人參觀,不同煤層有不同的特點,古代挖煤怎么挖,近代挖煤怎么挖,現在挖煤怎么挖,都可以看到。下去一個游客,一張門票是一百塊錢。你看,是生產一噸煤劃算呢,還是讓一個游客下去觀光劃算?農業也是這樣,現在許多地方發展觀光采摘園,游客自己動手采摘的價格比家門口市場上的售價還貴。我經常把經濟分為勞動型經濟和休閑型經濟,勞動型經濟以生產勞動為主,而休閑型經濟則提供休閑。
懶人有理,過勞可恥
燕趙都市報:您在一個會議上曾經講過一個故事,“2006年曾舉行一次世界懶人大會,這個會本來規定是3月16日,后來大家沒到,陸陸續續都來得很晚,最后沒辦法是18日開,開了三天,搞了十條宣言,第一條,別人能干的事自己不做;第二條,能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這個故事有什么樣的意義?
王琪延:這個故事確實有,報紙上也登過,這個故事傳遞的不是負面信息。這是以休閑為軸心的生活方式,他們提出,能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而我們提倡,能今天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我們古代有《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們是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明日歌》的。實際上,這個懶人大會的故事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解讀,第一,當你前半生奮斗到一定的程度,你有一定的基礎,你拖一天也沒事,沒什么大不了,如果你是老板,你拖一天,下邊有人替你做。第二,這實際上是提倡一種慢生活方式,在北歐一些國家,有慢餐,慢運動。希臘就是一個典型,人們常常一頓飯吃六個小時,是一種慢生活的表現。
燕趙都市報:職場中的過勞死時有發生。您曾經說,“過勞可恥,讓人過勞更可恥,你看,人在天上,錢在銀行,老婆在人家床上,這有什么好?過勞就是這種結果,對生命的不尊重,對自我生命價值的一種貶值,過勞也是對社會的不尊重”。您認為,從個人的角度如何避免和預防過勞與過勞死?從社會和單位的角度又該如何避免和預防過勞與過勞死?
王琪延:不過勞,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家人的負責,對所管理的公司的員工的負責。另外,你要是過勞,把事都做了,別人還做什么?你給別人留些工作機會,自己也別過勞,這更體現了公平。從個人角度來講,首先是要轉變價值觀念,改變思維模式,這是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話,能拖一拖的事就先別做,既然明天做耽誤不了,干嗎還要今天做完呢。時間還可以使人的決策更加成熟。但是,如果拖到明天要出問題,那就不能拖了。第二,員工之間、朋友之間、家人之間要經常互相提醒。從社會和單位的角度講,應該有制度保障員工不過度加班,不超負荷工作。如果規定,凡是有過勞死,對員工的賠付高得不得了,這從制度上可以有效地去約束。同時,我們的社會和單位也要轉變價值觀念,要認識到,員工是寶貴的財富,過度使用就會快速折舊。
中國將迎來休閑經濟時代
燕趙都市報:您曾經提出,“中國休閑經濟時代將在2020年到來”,“生活方式助推城市變革”,您提出這些觀點的根據是什么?這對中國經濟與中國城市將有什么樣的影響?現在,一些地方推介休閑城市,一些地方出現“慢城”概念,這些現象都有什么樣的意義?
王琪延:2020年,是我們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的時間,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這么多年達到10%以上,低的時候也沒有低于7%。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將我們的經濟帶到一個高度,東部、中部一些地方會率先進入休閑經濟時代。百姓的生活漸漸向以休閑為軸心的生活轉變。休閑經濟時代是一個新的時代,它有幾個重要的指標,第一,人們的休閑時間會大幅增加,人們的休閑時間能占到40%到45%。第二,到2030年,我們的GDP大約有50%來自于休閑產業。第三,老百姓的消費支出有50%用于休閑消費。第四,我們的國土有二分之一的面積用于休閑。作為城市,要尊重這種發展趨勢,去建設休閑設施。
無相關信息 |
鄭州華章MBA培訓中心 |
下一篇: 下一個出事兒的藥企是誰? |